2000年代末不仅对华尔街来说艰难——对汽车内饰来说更是一场噩梦。 当汽车制造商争相求生于金融危机时,车舱设计一落千丈。 塑料称霸,假木泛滥,人体工学噩梦成常态。 那是一个“豪华”意味着闪亮的棕褐色装饰,“现代”意味着仪表盘上随机散布着五十个按钮的时代。 让我们来一次漫长而痛苦的旅程,穿越这被遗忘的汽车设计时代中最糟糕的罪魁祸首。
别克卢维恩 (2006-2011)
卢维恩本应是别克的旗舰车型,一款舒适的美式巡航车。相反,它提供了一个泛着光泽的棕褐色塑料海洋,光滑得可以当作趣味镜子。假木饰看起来更像是从二手店咖啡桌上粘来的东西,而非真正的工艺。每个表面只要一碰就吱吱作响,按钮布局像是为戴着烤箱手套的人设计的。别克想要高档宁静,却呈现出折扣宴会厅的美学。

凯迪拉克STS (2005-2011)
这本该是凯迪拉克重返辉煌的象征:真正的橄榄木、皮革座椅和铂金徽章。但走进去,就像进入了1997年的企业候诊室。设计平淡无生气,方向盘感觉不搭调,中控台塑料感强烈,缺乏尊贵感。即使有真木材,也感觉假且冰冷,成为一个品牌曾以奢华著称却迷失方向的悲剧例子。

雪佛兰HHR (2006-2011)
设计灵感来自标志性的40年代Suburban,HHR的车舱让你想起了廉价汽车旅馆的浴室。硬塑料覆盖了每一寸;旋钮感觉像回收的汽水瓶盖,仪表盘布局像是预算租赁车队的配置。开着它并不觉得复古——更像是被时间包裹进了一个带轮子的塑料午餐盒。

雪佛兰迈锐宝 (2008-2012)
通用的中型战士从有个性变得完全平淡无奇。第七代迈锐宝的车舱去除了所有风格,取而代之的是平淡无奇的面板和质感,感觉就像快餐托盘粘在一起。这是一个实用的车舱,适合实用的时代,但任何个性的尝试都在企业削减成本的混乱中丢失了。

克莱斯勒Town & Country (2001-2007)
这款面包车试图以高级氛围吸引家庭,但却成了一个行走的塑料木纹纪念碑。仪表盘的每一寸都覆盖着闪亮如乙烯基地板的假胡桃木。座椅舒适,但内饰布局杂乱,充满了廉价的开关,发出像百元店手电筒一样的咔嗒声。奢华?不完全是。

克莱斯勒Sebring (2007-2010)
如果你想知道大衰退对克莱斯勒的影响有多严重,只需坐进一辆Sebring。面板缝隙不均,硬塑料边缘参差不齐,控制装置感觉随时会断裂,使其成为十年中最无灵魂的车舱之一。驾驶Sebring感觉不像拥有一辆车,更像是借用一台随时可能坏掉的低预算家电。

福特探险者 (2002-2006)
第四代探险者的仪表盘设计似乎只有一个想法:“做得灰暗且庞大。”车舱既显得过大又拥挤,按钮散落如同事后添加。塑料毫无温度感,把一辆家庭SUV变成了一个带轮子的折扣露台椅。

本田雅阁 (2008-2012)
本田试图走高端路线,却打造了一个仿佛来自1980年代立体声接收器的控制面板。按钮覆盖了仪表盘的每一寸,使得像换台收音机这样简单的任务感觉像是在操作NASA发射控制台。纸面上是高端,但实际上混乱且过时。

现代 Azera (2006-2011)
现代试图打造雷克萨斯级别的内饰,但最终却是闪亮的假木纹、尴尬的金属装饰和感觉落后一代的车舱。它是实惠的舒适,但其奢华尝试远远未达到精致的标准。

Jeep Compass (2007-2011)
Compass 外观坚固,但内部感觉廉价且脆弱。塑料很薄,通风口发出响声,控制装置看起来像是从玩具制造商那里采购的。它想成为开路先锋,却变成了一个商场停车场战士,毫无高级感。

大衰退的遗产:塑料覆盖的汽车内饰
大衰退迫使汽车制造商将内饰剥离至极致,留下的车舱感觉廉价且缺乏灵感。这些汽车提醒我们汽车设计已经进步了多远。如今的汽车内饰——配备氛围灯、柔软表面、极简按钮布局和直观的信息娱乐系统——正是对那段低谷的直接回应。事后看来,衰退时代那种米色塑料的噩梦设计提醒我们,汽车的灵魂往往不在于马力,而在于驾驶者指尖间的温暖与细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