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设计融合了创造力与工程技术。但有时,品牌在测试和质量控制后仍推出带有令人费解缺陷的车型。这里精选了7个传奇汽车设计失误,每个都源于判断失误、忽视反馈或考虑不周的权衡。
日产Xterra难以使用的天窗
早期日产Xterra配备了一个天窗,虽然技术上存在,但实际上几乎无法使用。它位于第二排座椅后方偏后的位置,并被车顶安装的探险架遮挡,更像是一个古怪的想法而非实用功能。车主们反映,虽然规格上有此配置,但实际上价值甚微,日产最终在后续车型中取消了该设计。
现代Veloster危险的后备箱设计
尽管Veloster拥有运动魅力和独特的三门布局,车主们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扰的缺陷:雨水积聚在刹车灯顶部,打开后备箱时直接流入货物区。经销商在维修时坦言这是设计疏忽,而非可修复的故障。每次雨天驾驶都会有雨水渗入,成为公认的问题。
凯迪拉克的V8-6-4气缸停用技术
凯迪拉克1981年V8‑6‑4发动机被宣传为一项先进的节能创新——可自动在八缸、六缸或四缸之间切换。然而,实际上该系统的驾驶性能极差。原始的电子设备反应迟缓,节气门体燃油喷射无法提供准确的燃油计量。驾驶者经历了犹豫、爆震和模式间的持续切换。由于反响极其负面,该系统在一年后被禁用或完全拆除。
庞蒂亚克Aztek令人不适的比例
作为一款面向X世代生活方式的前瞻性跨界车,庞蒂亚克Aztek因其尴尬的造型而臭名昭著。其不成比例的车身设计配备了微小的轮子和面包车底盘、不匹配的分体大灯,以及大量包覆件,造成了支离破碎的美学效果。虽然功能上具有创新性——包括模块化露营配件——但妥协的造型引发了压倒性的批评,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通用汽车的委员会设计方法。
奥迪TT的空气动力学不稳定性
奥迪第一代TT后来成为设计标志,但早期生产版本在高速公路速度下存在严重的空气动力学不稳定性。流畅弯曲的车顶线条产生了后部升力,使车辆在高速时感觉不稳。奥迪没有重新设计造型,而是基于后期CFD研究添加了适度的后扰流板和更硬的悬挂,研究确认扰流板将后部升力减少了约65%。
克莱斯勒Ultradrive变速箱
Ultradrive是克莱斯勒1989年迈入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的尝试。不幸的是,该系统文档不完善且过于敏感。许多技师错误地使用了标准Dexron或Mercon油液,而非克莱斯勒专有的ATF+3/ATF+4,导致灾难性故障。此外,即使是轻微的传感器故障也会触发跛行模式,将车辆锁定在二挡,迫使提前更换。克莱斯勒最终实施了回购、免除自付额并彻底改造早期车型,但早期损害仍然严重。
梅赛德斯-奔驰可生物降解线束
1990年代初,梅赛德斯尝试使用环保可生物降解的线束以减少环境影响。不幸的是,绝缘材料在正常条件下——热、振动和湿气——迅速降解,导致诸如车窗自动开启和电气故障等问题。由此引发的线束故障连锁反应导致了大规模召回和改装。